首页 > 网游竞技 > 盛唐挽歌 >

(1/2)

目录

天宝十一年秋,就在基哥寿辰当天,这位已经花甲之年的大唐天子,颁布了一道新圣旨:全方位改组禁军!

进一步缩减南衙禁军的编制和框架,使其彻底虚化,成为一个只保留象征意义军队,职能转向“征兵办”性质,已经不能参与军事行动的鸡肋。

然后将北衙禁军众多华而不实的番号全部砍掉,改组为一个整体,分为两个部分。

其中一个部分,被称为“殿前司”,下辖银枪孝节军,军指挥使方重勇。

以及新组建的黑云长剑军,军指挥使崔乾佑。

两军并列,各一万人编制。

每一军下辖五個“都”,一个“都”两千人。

其中黑云长剑军,由原神策军一部吸纳精锐改编而成。银枪孝节军的扩编,则是继续在边军中招募精锐。

这两支军队,银枪孝节军屯扎长安玄武门,黑云长剑军屯扎大明宫,定期轮换负责戍卫京师。

而北衙禁军中另外一个部分,则被称为“侍卫司”,下辖八万人,分为四个“军”,一个军下辖两万人。

这四个军分别是:龙捷军、铁骑军、虎捷军、控鹤军(不是方有德麾下那个,他的编制没有得到朝廷正式授予),每一军又分为“左厢”和“右厢”,一厢下辖五个“都”,一个都两千人。

禁军扁平化构架,由高力士统一调度。而高力士就是基哥手脚耳目的延伸,所以也可以说是基哥在担任新的禁军统帅。

由于兵员缺口极大,因此基哥下旨,从各边军中抽调悍勇之辈入禁军。

军改时间为一年,半年之内要看到军队骨架;一年之内,必须全部改组完成。

改组禁军所需人员、钱粮、装备,则由六部衙门中的兵部、户部、工部分别对接,务必要做到有求必应。

从边军入禁军的长征健儿,兵部亦是将兵籍转移到禁军之中。

由此产生的缺额,边镇各节度使自行解决。要么缩编边军编制,要么自行募兵自行供养,总之朝廷不会再负责缺额人员的钱粮装备。

简单的说,就是边军某个丘八转到禁军中以后,他们就不再属于各边镇的原来单位。至于边军缺了个人,朝廷不管。

朝廷的钱粮,只保证发到那个被转移的人手里。

边军缺了人,需要自己想办法募兵,自己想办法提供军需和军饷。至于要怎么想办法,那就是节度使自己的事情了。

圣旨下发之后,朝野震惊,暗流涌动,动作如此巨大的军改,象征着军事战略的重大转变。

目前大唐军队精华都在边军,关中空虚。军改的目的,显然是要充实关中的军力,削减边军,以改变现在枝叶粗壮,树干薄弱的状况。

这是郑叔清担任右相后,按照基哥“充实关中”的指示,交出来的一份答卷。郑叔清本人是不想折腾,但基哥却不会在意他怎么想。

银枪孝节军的猝然发难,神策军的中看不中用,让基哥痛定思痛,下决心加强关中武备。

若是关中有十万禁军压阵,断然不会再出现数千银枪孝节军,就能在长安兴风作浪的鸟事。

然而,很多时候,船大难掉头。

如今大唐的情况,可不是基哥想怎么弄,就能立竿见影见成效的。

……

“没钱诶,朝廷实在是太穷了!方御史,你可得帮我想想办法,这右相我还得当着,我想请辞,圣人还不许呢。”

长安最大的酒楼,毗邻朱雀大街的杏花楼某个雅间内,郑叔清忍不住对老神在在吃菜的方重勇,抱怨了一句。

“朝廷缺钱,右相应该去问户部尚书啊。

我之前跟你说刘晏是搞钱的奇才,朝廷不是已经把他召回关中了嘛,你去问刘晏就好了。然后再给圣人建言,让他当户部尚书管钱,这不就完事了么?”

方重勇放下筷子,眯着眼睛说道,压根就不接这一茬。朝廷现在有多缺钱,不问可知。

“话不是这么说的啊,某已经跟刘晏说过这个事情了。

刘晏确实是有办法提高户部收上来的税款。

若是军改分十年改完,细水长流倒是有办法慢慢填坑。

可是你看圣人还能等十年么?”

郑叔清无奈叹息道。

关中禁军一下子扩充这么多人,哪里去变钱粮出来?

节度使制度确立的时候,朝廷就已经把边境州县的财政大权,转到地方支度使那里了。而现在支度使是跟节度使一个衙门办公,一个鼻孔出气。

甚至有的边镇,比如河北,支度使和节度使就是同一人。

朝廷能收到赋税的州县,其实比户部账面上要少上许多!不少钱都是给边镇养兵了。

禁军扩编属于额外开支,而且会极大增加朝廷的财政压力。朝廷把兵员从边镇收回了,按理说,也应该顺势收回一些州县的赋税管理权。

但根据“历史经验”,中枢的财权一旦给出去,再收回来就难了,边镇可以用各种理由推脱。

节度使麾下兵员变少了,他们会自己补齐差额,没有谁会主动缩编的!不缩编,自然不会把一部分财权交出去。

所以理论上应该收回的税赋,到头来还是拿不回来。而新增禁军的赋税压力,则完全转移到中枢。

中央财政本来就缺钱,现在更缺了!

可是话说回来,藩镇割据的直接原因,不就是关中军力薄弱,无法震慑地方么?

所以说,扩编禁军又有什么问题呢?

貌似也没什么问题。

前些日子方重勇给郑叔清开了个“军改”的方子,基哥对此也比较满意。现在这位新任右相又来哭穷,这种既要又要的坏习惯,方重勇可不会惯着他。

“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,但是我又变不出钱来,你跟我说这些也没用啊。”

方重勇无奈叹息说道,摊开双手,表示自己无能为力。

他看到老郑丝毫没有罢手的意思,没好气的吐槽道:“实在不行的话,右相卖官鬻爵好了。”

一听这话,郑叔清连忙摇头,没好气说道:“朝廷从武德年间,高祖在时就已经开始卖官鬻爵了,如今这官职比地里烂掉的麦子还不如。要是能卖官鬻爵捞钱,某还需要来问你么?”

卖官鬻爵都不行了么?

方重勇大惊。

郑叔清解释道:“朝廷其实一直都是把富而不贵之人当傻子,骗他们捐钱买官。但是买了这个官,又没什么大用,不能吃不能喝也领不到钱。一个人哪怕再傻,被骗了一百多年,也该骗出一点智慧出来了。”

大唐卖官,属于那种“薄利多销”的类型,几十贯就能买个勋官。就算是真的想当官,钱多给点,理论上也可以真的当官。

要不然大唐一千六百多个县,哪里去找那么多县令县尉?一年科举外加门荫,又能有多少人呢?

科举进士平均一年才二十七个,所有正儿八经科举一年上榜的也才一百出头。

所以很多人都是买的门路做官,这也是各地官员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只不过买来的官,一方面受到歧视,想捞钱也没法放开手脚。再加上朝廷也是有考核的,没点本事也混不下去;

另外一方面,他们能捞到的,都是些苦哈哈的差事,不少人都要背井离乡去穷乡僻壤。

买得起官的人,都是非富即贵之人,谁愿意吃那个苦啊!

久而久之,朝廷卖官也成了买方市场。

重要官职朝廷不肯拿出来卖,甚至好一点的州县,县令县尉,都是科举授官的自留地。

而不重要的官职,压根就卖不出去,市场严重饱和。那些傻子二傻子们都被坑出经验值了,没有谁愿意把钱白白扔进水里。

官职滞销,请帮帮我们!

听完郑叔清的介绍,方重勇脑中闪过这个荒谬的念头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我仇家有七个绝色未婚妻 我仇家有七个绝色未婚妻秦金龙华沉鱼楚柔 神兽山仙尊被听心后,公主娘亲反杀成神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都末世了,你算哪根葱 全球进入洞穴纪元 重生全家火葬场,嫡妃她宠冠京城 掐指一算,五婚临门 洪荒:开局龙凤初劫,我练器成圣 直播算命,女鬼问我服务好吗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