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> 第五百四十三章 科学社

第五百四十三章 科学社(1/4)

目录

吃饭期间,上海电报局局长袁长坤不时来找李谕敬酒,似乎是套近乎,还坚持要给李谕的住宅及大同大学免去电话费和电报费。

住宅倒是无所谓,但大学这种机构发电报打电话蛮多的,每个月的电话费和电报费都不少。

吃完饭后,芮恩施建议大家去听一下中国戏剧。

贝尔此前在万国博览会听过一次,但当时的临时舞台比较简陋,也没有很好的氛围,如今到了上海,乐得去听个原汁原味的。

芮恩施说:“我坐火车时,北京一位当红年轻演员一同来到了上海,他的演出不容错过。”

李谕问道:“梅兰芳?”

芮恩施说:“是的,他现在北京火得真是不像样子。”

老美对中国戏剧相当热衷,其他几人当即决定一同前去。

京剧进入上海相对晚一些,在此之前,上海的戏曲演出活动主要在筑有戏台的神庙和会馆,或者在茶楼、茶馆里搭板为台。

到了咸丰年间,由于战乱的缘故,各地群众及戏曲艺人大批南下,场地狭窄、设备简陋的茶楼戏棚无法满足需要,上海瞬间涌现出一批真正的戏园和戏馆,比如“满庭芳”“丹桂”等知名的。

京剧一经传入便迅速风靡上海滩,上海人起初称之为“京班戏”。

邀请梅兰芳赴沪演出的戏院叫做“丹桂第一台”,老板许少卿。

许老板很会作势,在梅兰芳到达之前,已花大价钱在《申报》头版做了广告宣传。

来到戏馆门口,李谕看到板子上贴了一张大大的海报,几行文字介绍今天演出的两位名角。

不过放在头牌的不是梅兰芳,而是个须生——王凤卿。

实际上这个人才是许老板的首邀人物。

海报介绍中大段都在介绍王凤卿,极尽夸耀之能事;只在最后的寥寥几句,提到还有“南北第一著名青衣兼花旦”梅兰芳到场。

梅兰芳虽在北京有了名气,但上海人并不了解他,也从未听过他的戏。

耳听为虚,许老板对梅兰芳的艺术估价不高;而王凤卿不同,他年长梅兰芳十岁,成名已久。

许老板起初只答应给梅兰芳包银每月1400元,王凤卿则是每月3200元。

——从给的价格就能反映出现在人们对京戏的狂热。

王凤卿晓得梅兰芳的能耐,他认为许老板给梅兰芳的包银偏少,要求再加400元。

而许老板觉得梅兰芳不过是王凤卿的陪衬,不愿在“无名小卒”身上多下本钱。王凤卿有些不高兴,觉得许老板太小气,于是故意说:“你如果舍不得出到这个价,那就在我的包银里面匀给他400元。”

许老板有些难为情,无奈之下终于同意再给梅兰芳加了400元。

由此还能看出,梅兰芳这时在上海人眼里的地位并不高。

几人落座后,李谕凭借自己浅薄的戏曲知识给他们科普了两句,无非就是讲讲故事梗概,不然他们已然听不懂唱词,要是连台上讲了啥事都不知道,真就只能听个响了。

但即便只能听个“响”,他们也很狂热。

李谕看了看节目单,梅兰芳的戏被排在倒数第二。在北京被称为“压轴戏”,而在上海则被称为“压台戏”。

上海的“压台戏”相当于北京的“大轴戏”。因为上海的演出习惯,一般称最后一出戏为“送客戏”。

梅兰芳这场演出非常成功,几乎是一炮打响,坐稳了海报上许老板有夸大之意的那句“南北第一著名青衣兼花旦”评语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陈青晨曦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 说我是反派,污蔑竟然成真了! 时安夏岑鸢第一凤女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第一凤女时安夏岑鸢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第一凤女 缚尘缨 第一凤女时安夏岑鸢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第一凤女时安夏岑鸢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第一凤女时安夏岑鸢
返回顶部